首页 > 新闻资讯 > 机构动态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机构动态
后疫情时代,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携手博雅社工探索“线上课程”帮教新模式
来源:原创文章 发布时间:2022-03-21 浏览量:80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高墙之下的,一群穿着统一囚服的涉罪未成年人正在教室里观看、学习、探讨线上课程,一张张稚嫩的面庞、一双双好奇与渴求知识的双眼,从他们略显紧张与期待的神情中,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法律对这些曾因误入歧途而迷途知返的未成年犯给予了宽容,各级部门也一直不断积极探索帮教涉罪未成年人的新路径,帮助这些未成年人改过自新,重塑自信,顺利回归社会。

       未成年犯罪一直是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屡屡爆出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新闻令人不寒而栗。我国犯罪出现低龄化情况,未成人犯罪数量日益增多,如果不能对未成年犯罪做出及时有效的干预,不仅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鉴于此种状况,近年来党和政府也越来越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出台相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2015年6月,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湖北省志愿者协会启动“希望伴飞计划”,聚合社会资源、公益组织和专业力量,运用社工工作方法,为省内困境未成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的关爱帮扶,引导他们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湖北省犯管教所与武汉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希望伴飞计划”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针对武汉疫情防控期间监狱实行全封闭管理给未成年犯帮教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双方共同探索实施2021年“希望伴飞计划”项目,及时调整帮教方式,由博雅社工以非接触性方式对涉罪未成年人线上开展课程学习,通过“社工+互联网”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未成年犯帮教工作,开启了跨部门合作、社工组织参与、“互联网+”的帮教工作新模式,该项目于2021年10月进入运行阶段,取得良好成效。

     “警官的管教工作一般会给未成年犯一种硬性行政执法的印象,有种敬畏感,社工的加入为未成年犯帮教注入一股新活力及暖流,成为他们走入正途,回归家庭、社会的桥梁及催化剂。” 武汉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杨乐说:“我们每个月至少安排2-3节线上课程,为他们讲授法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等专题课程,截止目前,累计开展线上课程60次,帮助未成年犯舒缓心理压力、做好情绪管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综合素养;改善人际关系、做好社会融入等。”

增强法制观念 树立法治意识

      针对未成年犯在封闭羁押的特定状况下具有叛逆、盲从心理,价值观混乱,凡事以个人利益、兴趣为准则,对法制观念淡薄等现象,社工每月为他们提供2节法治教育,深入浅出的向涉罪未成年人讲述了《刑法》、《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条款,引导涉罪未成年人进一步树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增强爱国意识、法治意识、守法用法,遵守法律底线,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正确认知自我 调适不良情绪

      涉罪未成年人身上的“犯罪”的标签,让他们在重返社会后容易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在人际交往中标的自卑、猜忌,难以与他人沟通,甚至在情绪上出现抑郁、无助感,从而加深了他们的负面自我认知。希望伴飞心理健康课堂由此被提上日程,并于2021年10月下旬启动,在为期半年内,共开展了20节线上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认知自我、情绪调节、心理求助及自我管理等,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矫正自我偏差,重塑自我形象,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逐步摆脱自卑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意见。

     二管区未成年犯齐某自小父母离异,缺乏家人关爱,性格内向,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入监后,对自己犯罪认识不深刻、独立性较差、自控力较差、对刑释以后的人生无任何规划。管区民警在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教育课件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利用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的与该未成年犯进行探讨,剖析,在一次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咨询下,小齐终于找到了改造信心,表现焕然一新。女未成年犯小李改造功利性较强,减刑无望后开始自暴自弃,但在希望伴飞项目上线以来,该未成年犯对线上心理健康教学的方式非常感兴趣,民警以此为契机,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因势导利,通过多项举措,帮助小李重塑价值观,持续增强了改造信心。

清理思想尘埃 扫除精神污染

      社工结合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通过6个月的课堂教学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贯穿其中,帮助其消除思想和精神污染,破除错误思想观念,引导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等教育,为精神找家园,为行为找规范,建立其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心灵、涵养情操,引导未成年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博雅社工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服务理念与未管所“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有机结合,针对在押未成年人“负面情绪较多、人际关系紧张、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未来迷茫”的状况,充分利用“社工+互联网”模式,为缓解在押未成年生活适应、防止未成年犯再次犯罪提供了有益探索,避免了当面会见对疫情防控产生影响,对涉案未成年人的身心保护乃至其家庭都起到了良性作用。